谢挽音惊怒,“这不是要把你困在皇宫里吗?皇宫是吃人的地方,伴读说起来好听,一步走错,便是万劫不复……”
谢长儒拍下筷子,怒声训斥,“阿音,不准胡说!”
“封县主和当公主伴读是皇恩浩荡,你怎么能这么说!”
谢挽音很难过,她看向杨老夫人,哀声道:“外祖母,瑶瑶天性活泼,受不了约束,你怎么忍心她进宫?”
杨老夫人挺直腰背,面色淡然,“我不忍心又如何?”
谢挽音瞬间哑口无言。
杨家男丁全没了,等到杨老夫人百年后,杨家剩下两个舅妈和三个表妹,一个能顶事的都没有。
杨书瑶有了县主身份和十一公主的庇护,以后就能护住杨家剩下的女眷。
外祖母这是牺牲杨书瑶的自由,换取杨家有个靠山。
皇恩浩荡!
可悲又可笑。
若没有君王猜忌,杨家男丁也不会全部死光。
她双眸炯炯地看着谢长儒,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自嘲。
“父亲,我那日接外祖母的时侯,看到了被赶出城外的乞丐,这件事,你肯定也知道。”
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,你当初应该是故意掉下马车摔伤了腰,目的是不去参加太后寿宴。”
“你劝不了皇上,就选择眼不见心不烦,对吗?”
谢长儒蹙着眉,“皇上想要孝敬太后,谁也拦不住。”
这话算是默认了。
谢挽音哂笑起来。
她早就应该怀疑此事,谢长儒向来沉稳,从不是莽撞之人,不可能随意从马车里摔下来。
她攫着谢长儒的脸,咬字清晰,一字一句道:
“父亲,高祖当年创建了大禹,我们谢家先祖承蒙高祖提拔,成为大禹的第一位翰林掌院。”
“历经六代至今,谢家一直都是忠君爱国的文人典范。”
“我们谢家,是不是世世代代都要效忠大禹和李家?”
“是!”谢长儒神色严厉,回答得斩钉截铁。
谢挽音哑然失笑。
果然。
文人被皇权长期灌输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的观念,一直以君主有错,文臣死谏为荣。
她的父亲,便是这种文人的典范。